当前位置: 学校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聚焦两会 | 我校师生热切关注2025年全国两会(一)
发布日期:2025-03-07 来源:宣传部 点击数:

3月4日、5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先后在北京召开。我校广大干部师生通过网络、电视、报纸、广播、新媒体等各种途径收听收看大会盛况,及时关注两会动态,认真学习两会精神,并结合工作、学习实际,谈感受、话心声、谋发展。

党委书记 赵彦军:今年的全国两会,是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前瞻之际召开的一次集思广益、共谋发展、凝心聚力、鼓舞斗志的重要会议。聆听完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我倍感振奋,倍增干劲!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这也将进一步坚定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激发我们办学治校的动力和活力。学校党委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主动服务好制造强国建设和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重大国家战略,聚焦省委省政府“七地一屏一通道”战略定位,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职教本科和“新双高”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特色,持续夯实“五金”新基建,努力培养更多更优质的高技能人才,不断彰显服务新型工业化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机电担当! 

党委副书记、院长 刘乃君: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2025年全国两会作为承前启后的一次重要会议,备受瞩目。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部署了“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工作任务,为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认真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聚焦职业本科创建和“新双高”建设两大核心任务,主动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紧贴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以产教深度融合为牵引,以办学要素提升为关键,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深化人才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强化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提高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推动“职教出海”和教育数字化转型,全面增强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教育强国建设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直属第一党支部书记 郭建明:这是一场关乎国家发展、人民福祉的盛会,两会代表围绕教育公平、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让我深知教育在国家发展中基础性、战略性地位。直属第一党支部将深入学习两会精神,进一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提升教师政治素养与业务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国家发展大局,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直属第二党支部书记 杨旗琦:认真学习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倍受鼓舞。报告中“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各项任务突显了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明确了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等领域重点任务,掀起了教育强国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两会精神,锚定建设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目标,扎实推动高水平专业群和高水平学校建设,深入推进“357”中高职贯通培养,创新实施甘肃职教101计划,整合资源培育打造省级金专业、金课程、金教材、金基地和金教学团队,实体化推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市域产教联合体运行,不断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奋力书写职业教育服务教育强省建设的“甘肃机电答卷”。

直属第三党支部书记 王晓东:通过收看两会直播和学习相关报告,我深刻领会到两会精神的核心要义,特别是对教育领域的重要部署,为我们高职院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将通过支委会、党员大会、专题党课等形式,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以学校“12351”战略工程为指引,围绕学校高质量发展、双高重点工作任务,全面推进党建、业务、专业“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努力在统筹支部共建和基层治理方面进一步,在推进党支部标准化方面深一层,在筑牢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方面定一锚,以党建促进党务、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建设取得新突破。

机械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 刘吉宝: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高校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的责任和使命。在今后工作中,机械工程学院将进一步深化“党建+”工作模式,并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推动党建与教学科研深度融合,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在产教融合方面,聚焦装备制造前沿领域,深化与本地装备制造企业的合作,推进“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等模式,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围绕职业教育“增强适应性和吸引力”的要求,学院将以“五金”建设为依托,优化专业群布局,强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并将“工匠精神”融入技能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等实践载体,着力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来源:宣传部

编审:宣传部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